解决医疗纠纷要下好先手棋
来源:法制日报    发布时间:2018-6-25

  张智全

  对于医疗纠纷的治理,只有坚持下好预防“先手棋”,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前征兆和苗头进行排查处理,才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上演。

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通过了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(草案)》。草案突出医疗纠纷预防,规范医疗损害鉴定,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,明确了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和程序(6月21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。

  与过去医疗纠纷发生后强调事后的妥善处置相比,此次通过的草案最引人关注的亮点就是强调事前预防,即通过建立早期预警等机制,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控制,从而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。这无疑是治理医疗纠纷的创新之举,彰显了以创新手段下好医疗纠纷预防“先手棋”的新型治理思维,一旦付诸实践,必将释放出从源头遏制医疗纠纷的强大正能量。

 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是当前十分棘手的难题,特别是由医疗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,处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。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对此不遗余力,也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从整体看,医疗纠纷仍未得到彻底有效遏制,甚至在某些时候还陷入了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的尴尬。究其缘由,过分强调对医疗纠纷的事后处理而忽视事前的预防是关键症结。因此,在医疗纠纷仍呈高发态势和影响医患和谐关系构建的现实语境下,下好医疗纠纷预防“先手棋”,将医疗纠纷的治理工作从注重事后的亡羊补牢,转向涵盖事前、事中和事后的综合治理,可谓治理医疗纠纷的优选路径。

  风起于青蘋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虽然医疗纠纷的成因复杂,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将其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,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理医疗纠纷在事发前毫无作为。实践经验一再证明,许多医疗纠纷从量变到质变只有一步之遥,事前都是有微小征兆和苗头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忽视事前的征兆,不从一开始就给予足够重视,而是将注意力只盯住事后的防范,那么就必然会让问题愈演愈烈,进而形成所谓的“破窗效应”。显然,对于医疗纠纷的治理,只有坚持下好预防“先手棋”,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前征兆和苗头进行排查处理,才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上演,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可能再次发生的隐患,从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。

  不难看出,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(草案)》,之所以突出强调医疗纠纷的预防,其用意正在于此,可谓抓住了治理医疗纠纷的“牛鼻子”。虽然此举表面上只是治理措施事前事后的一个转换问题,但却有着“看似一小步,实则一大步”的深远意义,体现了源头治理医疗纠纷的新型思维。这种新型治理思维,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对医疗纠纷未雨绸缪地先一步施策,防患于未然,有效避免事后的“末端治理”不良后果,从而释放出“先手棋”的正面示范效应。

 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不可否认,尽管事后的及时处置是治理医疗纠纷的基本要求,但提高事前的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,坚持主动出击、杜微慎防,无疑应成为源头治理医疗纠纷的必然选择。当前,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风险之一,尤须进行治理创新。唯有坚持预测预警预防在前的治理思维,我们才能未雨绸缪地在治理医疗纠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医疗纠纷也才有可能由“零容忍”变为“零发生”。